摸到了套路
下午,去听了一场由XXX博士,知名大学客座教授讲授的”健康幸福人生“讲座。这样的讲座,我似乎已经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听了。
一个顶着诸多“博士”、“教授”的头衔,一个讲话抑扬顿挫的,一个很会煽动现场气氛的,一个确实看了一些书的——人,站在讲台上,拿着麦克风,而且还是拿着麦克风尾部(跟很多台上唱歌的不同),忽而要大家举手,忽而要大家回答问题,不断地要求掌声。搞到最后,确实很多掌声,这还不算,还把一部分观众讲得泪眼汪汪,或者心情激情澎湃。这就是那些关于人生关于幸福关于家庭亲子一类的讲座。忘了说,这些个场景类似的还有传销一类的洗脑会……
我耐着性子听了一个多钟,一名同事拍完了要的照片后离去,我留下继续听。倒不是觉得有多精彩,而是想学学这里面的套路。说不好哪天咱弄了什么“博士”“教授”头衔,咱也到各高校混饭吃去。
基本所有内容,都是我所知道并注意的,基本上所有的东西,在场的大部分人都知道,比如,教孩子不能只看分数,自己怎样对父母孩子以后会怎样对自己。这些道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大家听得很热衷,为什么喜欢一个人讲自己已经知道了的道理?我在想,这样的讲座对一个人真正的影响有多大?会回家打孩子的估计回家会继续打。“博士”讲的东西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举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三几块钱的《意林》《读者》一类的杂志里找到,一些笑话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就是这样,一两个小时,大家乐呵呵的坐在那里,要鼓掌有鼓掌,要笑声有笑声。我觉得这并不是“博士”的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大家都没注意,做不到这些道理,所以喜欢听别人用幽默的语言来说这些道理,听了笑了后以后自己就真正懂了这些道理……所以以后有类似的大家依然听得乐呵呵。
觉得许多名副其实的“博士”应该很无奈,在这种场合下,会煽动情绪及幽默绝对比学术水平重要,而且还重要得多。突然忘记了,也许这种场合下根本不需要学术水平,多看看《意林》,基本可以上台了。
一个顶着诸多“博士”、“教授”的头衔,一个讲话抑扬顿挫的,一个很会煽动现场气氛的,一个确实看了一些书的——人,站在讲台上,拿着麦克风,而且还是拿着麦克风尾部(跟很多台上唱歌的不同),忽而要大家举手,忽而要大家回答问题,不断地要求掌声。搞到最后,确实很多掌声,这还不算,还把一部分观众讲得泪眼汪汪,或者心情激情澎湃。这就是那些关于人生关于幸福关于家庭亲子一类的讲座。忘了说,这些个场景类似的还有传销一类的洗脑会……
我耐着性子听了一个多钟,一名同事拍完了要的照片后离去,我留下继续听。倒不是觉得有多精彩,而是想学学这里面的套路。说不好哪天咱弄了什么“博士”“教授”头衔,咱也到各高校混饭吃去。
基本所有内容,都是我所知道并注意的,基本上所有的东西,在场的大部分人都知道,比如,教孩子不能只看分数,自己怎样对父母孩子以后会怎样对自己。这些道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大家听得很热衷,为什么喜欢一个人讲自己已经知道了的道理?我在想,这样的讲座对一个人真正的影响有多大?会回家打孩子的估计回家会继续打。“博士”讲的东西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举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三几块钱的《意林》《读者》一类的杂志里找到,一些笑话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就是这样,一两个小时,大家乐呵呵的坐在那里,要鼓掌有鼓掌,要笑声有笑声。我觉得这并不是“博士”的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大家都没注意,做不到这些道理,所以喜欢听别人用幽默的语言来说这些道理,听了笑了后以后自己就真正懂了这些道理……所以以后有类似的大家依然听得乐呵呵。
觉得许多名副其实的“博士”应该很无奈,在这种场合下,会煽动情绪及幽默绝对比学术水平重要,而且还重要得多。突然忘记了,也许这种场合下根本不需要学术水平,多看看《意林》,基本可以上台了。
2012-08-21 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