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海云帆

一个职业媒体人的喜怒哀乐,一个词曲创作者的爱恨情仇,一个业余吉他手的酸甜苦辣,一个手机摄影师的春夏秋冬

以前的日志(四)

给点阳光就灿烂
 
by 小晴天
2006年4月4日23:01星期二 | 杂说


今天突然就想到这句话,念叨了半天: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念叼完了,回头想想为什么不是给点雨水就泛滥呢,这样子就比较符合“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了啊。

本人挺喜欢阳光的,尤其喜欢柔和的阳光,于是网名才叫小晴天。另有一个词叫“一米阳光”,看来大家都喜欢不多的阳光,再结合给[separator]点阳光就灿烂,如此说来许多人应该很灿烂才对。但是现实中我看到“灿烂”的人还是少数。

也许是越是得不到的才越是会喜欢吧。


===============================

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  

by 小晴天
2006年4月3日19:43星期一 | 杂说


     老是觉得自己没毅力,干什么事情都很难有始有终。现在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来培养自己的毅力,那就是以后每天一个日志有得写就胡天乱地地吹,没得写就找点什么来写。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毅力。就从今天开始了。

     今天打了一下午球,于是脖子很酸。打篮球其实就是一伙人追赶着一个球,以获得一个投篮机会。进了,一拨人欢呼另一拨人无语。不进了,一拨人不欢迎另一拨人也无语。然后继续。于是盯着篮板看的时间要比拿着球的时间多,而且是多得多。

     发现还真的没什么好写,也许好写的还没出现,因为今天还有好几个小时才结束。希望不是在记流水帐。此致,敬礼。



===============================

这两天好困好累
 
by 小晴天
2006年2月25日00:22星期六 | 杂说


困,是因为累了;累,是因为好困。凡事有因有果,因为困和累,所以就是又困又累。
睡得越久越想睡,睡并不是止困的唯一良药,就像发烧要吃退烧片,但有时发烧并不是退烧片就能解决问题的,因为退烧片只是头痛治头,有时头痛是由脚痛引起的。
人睡得最死的那一个未必是最困的那一个,所以有些人幸福有些人不幸。困了会很累,累了会很困。
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累。困了会说胡话,累了会说不出话。
人总有困的时候累的时候,但总算还有清醒的时候。
现在真的很困很累,身累,心也累。


字体:大 中 小
永久地址 http://blog.fantasylin.co......cleid=a_20060225_002207
引用地址 http://blog.fantasylin.com/tb.php?tb_id=1140798127

评论(1) | 引用(0) | 阅读147次 | 编辑 | 删除 | 清空回复 | 置顶

睡逡(60.176.95.167)在 2006年2月28日23:33星期二 评论:  [删除] [回复]
真有意思,蛮有哲理的。我读给君听,写得有意思。难得可以笑一下。



====================================

开学了
 

by 小晴天
2006年2月20日21:01星期一 | 杂说


     也许这个学期是学生时代最后一个学期了,但始终没有那种上学的心情。这个学期意料中的少课,意料中的不知所措。总说生活不应该怎样怎样过,却在说着说着的过程生活就那样子过了。不必感叹无奈,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一种生活本来一开始不是那个样子,却总在那种生活的最后让人产生一个那种生活本来就是那样子的错觉。比如校园生活。掐指一算,人生二十三个年头居然在校园里呆了十七年,造成一种好像人生就是在校园开始的。其实不是,而是在社会。现在校园生活要结束了,要回到社会。只不过这个社会,已不是校园之前的那个社会。

     不情愿离开校园的,校园太舒服了,生活在校园就如生活在大树的荫蔽之下,晒不到太阳,也淋不到大雨。校园有太多太多的回忆了,有同桌的你,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起在纯真的年代里成长,纯真的年代不是经常都会有的。人一辈子纯真的年代有且只有一次,从出生开始,到校园时代结束。有些人可以一辈子不离开校园的,那就是毕业后当教师的,不过此时的校园已不是原来的校园了。

     剩下四个月,不长不短……


===================

再谈《无极》与《馒头》
 
by 小晴天
2006年2月16日14:56星期四 | 杂说


    《无极》是去年年底的片子,假如没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简称《馒头》)我相信在这个年头会慢慢的偃旗息鼓,随着陈凯歌的欲打官司的举措,再次引发了一场对《无极》与《馒头》的大讨论。

     我个人理解的此事的背景是:
一,陈凯歌用了三亿四千万拍了一个叫《无极》的电影,影民们在疯狂的宣传之下怀着期望走入了一张门票值八十元的电影院,进去时一场期望而却出来时一场失望。
二,胡戈正是众多影民们中的一员,后来便利用《无极》的画面剪辑成一辑模仿CCTV《法制在线》的节目名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看过《无极》者看《馒头》无一不捧腹大笑,胡戈在网络随即走红,成为2005年年末2006年年头网络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三,2006年年头陈凯歌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欲告胡戈,并大骂之“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引自媒体陈凯歌言)
四,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中,网络及民间舆论近百分百的倒向胡戈。

     抛开打官司不谈,个人觉得事实上这件事情的焦点在于:
一,《无极》是不是好作品?
二,《馒头》为何如此得人心?
三,陈凯歌为什么要告胡戈?

     我看过《无极》,是网络共享上的枪版无极(不知跟在电影院看原版无极差别有多大,所以偶说的是看枪版的感受)。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觉得一部作品好与不好主观性很大,而且我觉得作者也没多少资格评价自己的作品是好还是不好。像我在玩一下音乐的过程中发现,花心血最多的未必是最受好评的,因为影响评论的因素很多。而对《无极》,是我看过的不喜欢的电影之一。我个人很情绪化,不喜欢的东西往往是连它的优点都讨厌了。所以,在我的眼中,《无极》并没有很多可取的地方。

     而我不喜欢《无极》的地方,一是我看不懂情节,没有什么地方让我觉得好看和感动的地方;二是我看出很多地方很造作的痕迹,想取悦观众但却估错了一些观众的反应;三是宣传中的三亿元拍出来的东西让我期望值很高,但看完后的失望值比期望值还高得更高。

     一,情节确实莫名其妙,具体是什么情节就不说了,很多人都看过了。我个人认为一部好的电影至少能让人看得懂要说什么要表达什么。电影是什么?在我的概念中和其他文艺作品一样,“文以载道”,即使不载道也要让人觉得好看。比如一些香港式笑话的电影,纯粹搞笑而已,没什么深刻涵义,但看过来很过瘾。对我而言,好看的电影总是看得懂的,看都看不进入去的电影我只会打瞌睡。没办法,偶的素质修养是极低的,看不懂很多深沉的电影,难不成电影都拍给上层人士看的?不过我发现国外的大片和有名的片我都看懂了,虽然偶英文字母不识几个,但在语言不通的环境下偶居然是看懂了,但却看不懂一部自己母语的片子。比如我看过《指环王》,愣是被情节,叙事的节奏及宏大的场面所深深吸引,但却欣赏不了这一部被称之为“中国指环王”的作品。《无极》在前面的几分钟里,场面很宏大,但我却感觉不到气势磅礴,要那种气势,是要有前提的,不是场面宏大就会有气势的。在戏剧的情节上,矛盾很重要,很可惜,我觉得《无极》中的矛盾很牵强,真的有“本该是天真无邪的小孩,却因为一个馒头而造成人性的扭曲”的感觉。整部作品的情节性,叙事的节奏性都与本人的固有频率不能互相共振,让我看得想睡觉的感觉。不要跟我谈电影里的画面有多华美多漂亮,一个电影最重要的是情节,其次才是画面。我看的是电影,而不是风景欣赏片。

     二,影片许多对白让我有点反应不良的感觉。几乎电影里所有“富含哲理”的对白偶都有点反胃,真正运用好这些哲理性的语言应该是在电影中不经意地说出来,自然而不露痕迹,让人在电影之后可以细细品味。而刻意地去表达,只会让我一再反应不良。这不知是剧本的事还是导演的事,总之反映出来就是这部电影的事。

     三,《无极》的“性价比”非常低。电影说到底毕竟是娱乐的东西,赚取眼泪也好,赚取笑声也好,这是电影制作者跟观众的互动。《无极》一再宣传耗资三亿,从人们“一分钱一分货”的日常心理自然会对其有极高的期望。但很可惜,在许多人的眼里《无极》的可观性还不如一些不用花什么钱就制作出来的FLASH动画。

综上所述,《无极》在我的眼里不是好电影。

     第二个问题,《馒头》为何如此得人心。

    《馒头》的得人心正是源于《无极》的不得人心。不管网络上还是民间(事实上网络很大情况就是反映民间)对《无极》的评价是贬多于褒,而且是多得多。为何人们如此一致地贬《无极》?唯一的答案就是《无极》不好看。你花了多少钱不要紧,至少要让人们觉得好看,大众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只能用平凡的眼光看问题。大众的要求也很低,我花了八十元,你至少让我在这一两个钟头内看得爽。假如《无极》定位为大众电影,那这部电影无疑就是失败之作;如果《无极》定位为商业电影,那这部电影就是成功之作;若把《无极》定位为艺术片仅供少数人欣赏,那我无话可说。

     而《馒头》只是代表众人说话而已,是大众的心声。或许是时势造英雄,如果不是《馒头》大众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望这个电影,而胡戈利用自己的特长做了《馒头》为大众代言,也成就了自己。

     第三个问题,陈凯歌为什么要告胡戈。

     这个问题只有陈凯歌自己才能回答。许多媒体和评论都把这个官司上纲上线,提到什么文化高度之类。我觉得没必要,我觉得更大的可能在于陈凯歌的性格。至于他什么性格,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从种种迹象看来,他缺少娱乐精神以及中国传统大师的心胸气魄。从他早期不许媒体评《无极》负面消息及本次打官司中看出来。真如网络某些评论所言,“他眼里容不下沙子”。但是不知只想听好话的陈凯歌是否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良药苦口利于病”呢
     不过,我觉得陈凯歌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告胡戈。
     如果陈凯歌觉得自己是一个大师,那么,他应该对这一现象宽容对待。中国民间是一个英才倍出的大杂烩。我们总说中国人如何如何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幽默细胞等等。《馒头》是否侵权我不知道,这是法律上的问题。但有这种想法却是一种好事,因为我们不应该压缩自己人的想像力。很可惜,胡戈表示今后不再做类似的视频,一个胡戈不做了,是否还会有千千万万个胡戈呢?

小晴天于2006/02/16
个人博客http://blog.fantasylin.com

2006-8-17  /  济海云帆  /    /   闲扯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