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拒绝现场采访
今晚,作为从业近三年的一名记者,我第一次拒绝了现场采访,而让对方在活动后提供照片及资料供我组织稿件。为了防止因此失眠,特地从床上爬起写下此文,谈谈我对此事的看法。为什么我会拒绝此次的现场采访呢?先说明一下此次采访的内容:这是一位茂名学院的同学联系我,称明天200名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这个采访唯一的新闻点在于大学生、清明节扫墓,然后就没了。至于我会拒绝,因为
一,此次采访,新闻点[separator]比较“例排”,最大的亮点只是明天恰好是清明节,如果不是清明当天,这新闻亮点大打折扣。但这也只是唯一的亮点。另外,前几天有一批义工已到烈士陵园扫墓,性质重复了。不过,这理由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从联系我的学生话语中,我感觉这只又是一次“宣传意义”比“教育意义”更大的一次活动。或许有些朋友不懂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吧,就是这次活动我到了现场,我充当的是典型的“宣传工具”。因为那名学生称,这次活动领导(还是二级学院的领导)很重视,希望我能采访一下领导。我一听这个,立马知道怎么回事了。可惜,采访领导能上镜的一般都是电视台记者。纸质媒体很少直接采访领导,更多的是关注事件,当然,我指的是晚报都市类型的报纸。况且,那名学生可能不知道,作为我们报纸,副市长以下的都基本无法见报,这也是跟电视台比较大的不同。
三,这点也很重要。第一次接茂名学院的采访,就泼了我一大头冷水。那是一次学院志愿者下乡搞活动的一个采访,当时约好我们是在7点钟(不知有没记错,反正很早,去到电视台人家门都还没开)在电视台门前等,我提前10分钟到场,也就是6时50分就到了。要知道,我们这一行的时间飘忽不定的,往常没采访9点钟起床都算早的了。但是,对方却整整迟到了一个多钟,期间没有主动告知我会迟到,和大约要迟到多少,都是我打电话过去,得到的也只是例排性的道歉,无法感到诚意。我们是记者,不是某人或某集团固有的宣传工具,也需要得到尊重。这些天之骄子真是骄子,对记者的公关明显不过关。
四,像这种采访,报社基本不可能出车给我们去,对方却有让我自行解决交通的意向,当然,只是意向,如果我去,则是争取接车。毕竟到烈士陵园不是三几公里的路程,而是十几公里的地方。重要的是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如果打个的去,稿费绝抵不过路费。其实,对于很多单位而言,他们都喜欢被宣传,因为很多时候,这种宣传是重在宣传,而不是在新闻性。当然,如果新闻价值很高,记者会更乐意。所以,单位对记者的公关多少要做好,最起码的一点是给记者提供一切利于采访的方便,一个是资料,一个是交通(主要原因在于单位用车一般只用于突发事件)。如果这些没做好,记者何必搬石头砸自己脚?
五,记者是一种宣传工具,但这是为新闻而服务的,不是为某集团利益服务的。当然,这是往好听里说去了。像这种采访,通讯员制度是最好的了,因为记者到现场也只是增加稿件的现场感而已,如果新闻价值不高的新闻,增加了现场感新闻照样不好看,那作用又有多大。这种采访重点更在于事件的发生,仅此而已。所以,我拒绝了到场,而采用对方供资料供稿的通讯员形式。
一,此次采访,新闻点[separator]比较“例排”,最大的亮点只是明天恰好是清明节,如果不是清明当天,这新闻亮点大打折扣。但这也只是唯一的亮点。另外,前几天有一批义工已到烈士陵园扫墓,性质重复了。不过,这理由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从联系我的学生话语中,我感觉这只又是一次“宣传意义”比“教育意义”更大的一次活动。或许有些朋友不懂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吧,就是这次活动我到了现场,我充当的是典型的“宣传工具”。因为那名学生称,这次活动领导(还是二级学院的领导)很重视,希望我能采访一下领导。我一听这个,立马知道怎么回事了。可惜,采访领导能上镜的一般都是电视台记者。纸质媒体很少直接采访领导,更多的是关注事件,当然,我指的是晚报都市类型的报纸。况且,那名学生可能不知道,作为我们报纸,副市长以下的都基本无法见报,这也是跟电视台比较大的不同。
三,这点也很重要。第一次接茂名学院的采访,就泼了我一大头冷水。那是一次学院志愿者下乡搞活动的一个采访,当时约好我们是在7点钟(不知有没记错,反正很早,去到电视台人家门都还没开)在电视台门前等,我提前10分钟到场,也就是6时50分就到了。要知道,我们这一行的时间飘忽不定的,往常没采访9点钟起床都算早的了。但是,对方却整整迟到了一个多钟,期间没有主动告知我会迟到,和大约要迟到多少,都是我打电话过去,得到的也只是例排性的道歉,无法感到诚意。我们是记者,不是某人或某集团固有的宣传工具,也需要得到尊重。这些天之骄子真是骄子,对记者的公关明显不过关。
四,像这种采访,报社基本不可能出车给我们去,对方却有让我自行解决交通的意向,当然,只是意向,如果我去,则是争取接车。毕竟到烈士陵园不是三几公里的路程,而是十几公里的地方。重要的是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如果打个的去,稿费绝抵不过路费。其实,对于很多单位而言,他们都喜欢被宣传,因为很多时候,这种宣传是重在宣传,而不是在新闻性。当然,如果新闻价值很高,记者会更乐意。所以,单位对记者的公关多少要做好,最起码的一点是给记者提供一切利于采访的方便,一个是资料,一个是交通(主要原因在于单位用车一般只用于突发事件)。如果这些没做好,记者何必搬石头砸自己脚?
五,记者是一种宣传工具,但这是为新闻而服务的,不是为某集团利益服务的。当然,这是往好听里说去了。像这种采访,通讯员制度是最好的了,因为记者到现场也只是增加稿件的现场感而已,如果新闻价值不高的新闻,增加了现场感新闻照样不好看,那作用又有多大。这种采访重点更在于事件的发生,仅此而已。所以,我拒绝了到场,而采用对方供资料供稿的通讯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