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
今晚闲来无事,便泡了一壶朋友送的“乌冻单枞”(不知这种跟“凤凰单枞”有何区别了),才喝一泡,想着在网上看看关于茶的一些资料信息,多学点东西,一搜一看,还真学到了一些,以下说说印象较深的。
开说之前,先秀一秀刚刚杰作。因为刚刚泡茶时看到茶壶盖没有线扎着,所以在洗或者在泡茶过程容易摔坏,虽然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茶壶(是一套同学给的一百几十元的工夫茶具中的一个),但也得配上条线才行。思来想去,似乎这种线都是使用戴首饰的那种红色尼龙线,所以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以前买过剩下的一条。但面对这茶壶,没扎过,听说还有能把它扎成有点像中国结的,咱不会啊,只能自己捉摸了。于是我先把线在盖柄上打结扎紧,灵机一想,便打两圈结为一组,像编辫子一样编了起来,编长一点后,发现,呀,还真有模有样的,于是要茶身的柄上打了个漂亮的半个蝴蝶结,大功告成。如图:
[img][attach]5[/attach][/img]
今晚看了一些视频,才发现原来唐代的人喝茶是用碗的。为什么用碗呢?这是因为跟当年制茶工艺有关。当年是把茶叶摘下来后,煮熟了捣烂成泥,再把它像做砖的样子把它制成一块一块。喝的时候敲下一块,磨成粉末,水在锅里烧开了后不断旋转,形成水涡,再把茶末放到涡中心去,便成茶末茶渣混为一体的茶汤。那时候就用碗喝这些汤的,所以当时候的茶真的是煮的,而不是泡的。现代的茶中似乎有一种叫“玉露”的茶也是煮的,日本也是在唐代的时候传进了中国的茶,所以日本的茶的工艺有点像“玉露”。
宋代喝茶跟唐 代有点相似,从明代开始,茶才慢慢是泡的。泡茶的工序在这时慢慢形成,清朝时非常鼎盛,工夫茶也是这些时候慢慢兴盛。从古代到现代,茶具一直在变化着,泡茶的有茶壶、盖碗等。而喝茶的茶杯,也有越来越小的趋势,直至现在这样的大小。茶具有紫砂的,陶土的,陶瓷的。一般紫砂茶壶使用比较普遍,但在我的家乡,却是使用盖碗的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大概是这样子吧。潮汕地区比较有名的茶叶是凤凰茶,这种茶是条型状的。潮汕地区的人喝茶传统以来都是条型状的多,用盖碗方便得多,所以形成了这种习惯。紫砂壶本身泡茶更好,所以现在的凤凰茶也有把它做成粒状的,名为“龙珠”。
以前的人喝茶,要烧炭,舀水,烧水,烫杯等等一堆程序。现在则简化了不少,起码煮个开水就方便得多。可能正是这种进步,使人的脚步越来越快,形成了浮躁的心理。现在真羡慕那种悠然自得的那种淡定啊。
开说之前,先秀一秀刚刚杰作。因为刚刚泡茶时看到茶壶盖没有线扎着,所以在洗或者在泡茶过程容易摔坏,虽然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茶壶(是一套同学给的一百几十元的工夫茶具中的一个),但也得配上条线才行。思来想去,似乎这种线都是使用戴首饰的那种红色尼龙线,所以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以前买过剩下的一条。但面对这茶壶,没扎过,听说还有能把它扎成有点像中国结的,咱不会啊,只能自己捉摸了。于是我先把线在盖柄上打结扎紧,灵机一想,便打两圈结为一组,像编辫子一样编了起来,编长一点后,发现,呀,还真有模有样的,于是要茶身的柄上打了个漂亮的半个蝴蝶结,大功告成。如图:
[img][attach]5[/attach][/img]
今晚看了一些视频,才发现原来唐代的人喝茶是用碗的。为什么用碗呢?这是因为跟当年制茶工艺有关。当年是把茶叶摘下来后,煮熟了捣烂成泥,再把它像做砖的样子把它制成一块一块。喝的时候敲下一块,磨成粉末,水在锅里烧开了后不断旋转,形成水涡,再把茶末放到涡中心去,便成茶末茶渣混为一体的茶汤。那时候就用碗喝这些汤的,所以当时候的茶真的是煮的,而不是泡的。现代的茶中似乎有一种叫“玉露”的茶也是煮的,日本也是在唐代的时候传进了中国的茶,所以日本的茶的工艺有点像“玉露”。
宋代喝茶跟唐 代有点相似,从明代开始,茶才慢慢是泡的。泡茶的工序在这时慢慢形成,清朝时非常鼎盛,工夫茶也是这些时候慢慢兴盛。从古代到现代,茶具一直在变化着,泡茶的有茶壶、盖碗等。而喝茶的茶杯,也有越来越小的趋势,直至现在这样的大小。茶具有紫砂的,陶土的,陶瓷的。一般紫砂茶壶使用比较普遍,但在我的家乡,却是使用盖碗的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大概是这样子吧。潮汕地区比较有名的茶叶是凤凰茶,这种茶是条型状的。潮汕地区的人喝茶传统以来都是条型状的多,用盖碗方便得多,所以形成了这种习惯。紫砂壶本身泡茶更好,所以现在的凤凰茶也有把它做成粒状的,名为“龙珠”。
以前的人喝茶,要烧炭,舀水,烧水,烫杯等等一堆程序。现在则简化了不少,起码煮个开水就方便得多。可能正是这种进步,使人的脚步越来越快,形成了浮躁的心理。现在真羡慕那种悠然自得的那种淡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