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海云帆

一个职业媒体人的喜怒哀乐,一个词曲创作者的爱恨情仇,一个业余吉他手的酸甜苦辣,一个手机摄影师的春夏秋冬

铜年(2)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喜欢上了捉蜻蜓,于是理想也随之改变为要捉遍天下所有的蜻蜓。
  
  那时的想法果真单纯,殊不知以一个人的力量尚不足以把一个物种灭绝。由于人类的自私,大自然中的物种日增益减,但与一直人类相处的苍蝇老鼠之类毫无灭绝的迹象,这说明物种灭绝的先后也是要靠关系的,有关系的无论怎样都好过没关系的。如果要人为地把单个物种灭绝,最好的方法就是研制出烹饪这种物种的方法,然后提高这种野生物种的价钱,鉴于中国人的高智力不出三年该物种就会在中国销声匿迹,之后想再吃该物唯有进口。
  
  捉蜻蜓是需要技巧的,几年后在一个儿童科普书上说捉蜻蜓要在它前面用手指不断的划圈,因为它是复眼它会晕,然后就可以下手了。后来我尝试过此捉蜓大法,尝试N次终没能成功一次。在我手转的时候蜻蜓的眼睛也跟着转,转了好久,转到手都酸了,它不晕我都晕了。往往刚想下手蜻蜓就腾空而飞了,要多利索有多利索。
  
  从那次以后我就自觉地怀疑书上所说的东西,事实上书上所谓权威写的东西又有多少人去调查过?我们这些泛泛之辈最好就是姑且信之。
  
  于是捉蜻蜓还是要用我自己研发的那一套,就是发现一只蜻蜓,就等它停,停了就悄悄地兜在它后面,缓缓伸出手去抓它尾巴。如果判断有误抓不到则向前两步,但人的重心要低,假如蜻蜓是在[separator]地面上则要贴着地面移,然后基本都能手到擒来。这方法也有局限,对于大只的一抓到尾巴它会把身子兜过来反咬你一口。
  
  这方法我自己是屡试不爽,这方法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有效的。科技越发展人倒是越来越呆了,有一次见到一人在算那道经典的从一加到一百的算术题,此人先用笔算,觉得一来费纸二为费笔墨就换用珠算,但终因对珠算的口诀不熟换了现代的计算器,当加到五十多时又忘了刚是加了多少,于是用更先进计算机欲设计一个加法程序来运算,终于算出来而欣喜万分,而设计那个程序足足花了三天。殊不知这题稍有脑子的人口算一下就出来了。
  
  又扯远了,回到蜻蜓的话题。当年死于吾手的蜻蜓不计其数,后来听说蜻蜓是益虫,而且顾虑到扯它两边翅膀一撕它应该很痛,于是决定饶它不死从轻发落。于是改为撕掉它翅膀的一半或找根线绑在它的尾巴上玩,要么就不让它飞要么就让它飞在我控制的范围之内。有几次不小心没抓住线就让它飞跑了,于是它的一定就注定要牵着一根线,消失在遥远的天边。
  
  后来想想让它不能飞还不如双手一撕了结了它更有良心一点。尔后一次邂逅了一只晚霞中的红蜻蜓以后,我决定不再对蜻蜓痛下杀手。
  
  那时为追踪一只小蜻蜓而来到一片菜园,菜园里有一条小溪从菜园边上经过,就在小溪里的草尖上,看到了让我为之一震的红色蜻蜓,这是我没见过的,当时我就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的。
  
  人的童年的一件小事会影响到这个人的一生,从那一刻起,我就发誓以后再也不杀小动物。虽然后来我还是杀死了不少小动物,但基本上都是无意杀死的或者说是非常讨厌的。不过非常讨厌是否就能成为杀死它的理由,这个有待商榷。反正从此以后,我的乐园就是这片小菜园。
  
  每天我都会来到小菜园里,看着一朵朵白色的或者是黄色的菜花,追逐着花上的小蝴蝶,时常在小溪边捉里面的小虾子,而又时常叨着狗尾巴草静静坐在溪边小石头上对那晚霞中的红蜻蜓诉说没人一起玩的寂寞,过着孤独而快乐的童年。
  
  直到有一天,几个大男孩闯进了我这个宁静的生活里面,他们也是捉蜻蜓来到这个地方的。很不幸,他们很快就发现这里的红蜻蜓。他们趟到小溪里,把清澈见底的小溪弄得非常混浊,他们要去抓红色的蜻蜓。他们抓不到而改用棍子狂挥乱舞,红蜻蜓几次险些被打中。
  
  我终于鼓起勇气跑上去抢他们的棍子跟他们打架……这是我人生第一场架,自认为是非常正义的一场架,虽然以被打告终,但一想起这件事我很佩服小小的我竟然如此英雄气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只剩见到人在街上抢劫而退避三舍的狗熊气概了。
  
  被打之后,终于挽救了红蜻蜓微小的生命,但我也要被妈妈反锁在家里的惨痛关押。不管我怎样哭怎样闹,妈妈还是狠心出去干活而让我在家里大哭大闹。我大吵大叫,说要把家里的碗家里的电器砸坏,但始终只挂在嘴上,并没有落实行动。确认妈妈已走远,只好也不哭了,省点气力看在家里有什么可自娱自乐的没有。答案是没有。家里小小的空间怎么能跟外面广阔的世界比。
  
  于是发现窗上有个空间可以容身子爬出去的,于是付诸行动,终于脱离牢笼。这样出去玩有点惴惴不安的,因为怕遇到家长,而且每次玩只能玩一会,还要赶在他们回来之前用同样的方法回到牢笼。不过幸好只关了几天我就恢复了人身自由,不过妈妈却是要带我到她干活的地方上去。
  
  当时家里承包了一个小山包的茶园,妈妈主要是摘采新鲜茶叶,而爸爸则是炒茶及出去卖茶。于是我的乐园从菜园又转到了茶园。

2006-8-19  /  济海云帆  /    /   码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