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方言流行歌曲与方言作词1
漫谈方言流行歌曲与方言作词
文/济海云帆@中国写歌论坛
想到近些年来,粤语歌曲已渐渐没落,最近反倒想聊一聊关于方言歌曲起来。虽然作为方言歌曲,在流传方面确实是不如强势的国语歌曲,但我同样也认为,这应该不是唯一的原因,其中应该也有部分原因是其实有些方言也是没那么适合写成流行歌曲的。
其实我认识的方言并不多,不过我发现我所了解方言却恰好是离“国语”普通话都是比较远的。据我所知,北方大部分的方言其实都是北京话的一种变调,与北京话的亲缘关系也比较接近,不过因为我不懂,所以没办法也聊一聊。我只聊聊我所认识的几种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方言、以台语为代表的闽南方言(不过也着重聊聊潮汕方言)、以梅州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
那就先聊聊粤语方言吧。粤语歌曲应该可以追溯到70年代左右,以许冠杰为代表的第一代粤语创作人写的粤语歌曲。据我看过的一些资料,其实中国在上海滩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起码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比较著名的佐证就是上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的当红男歌手(名字忘了)翻唱了陈可辛的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后来,这些人从上海来到了香港继续发展,从这点上说,香港的流行乐坛才是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正宗传承。在[separator]60、70年代,香港的歌曲无非也就是两种:英文歌曲与国语歌曲。可能是为了让歌曲更加本土化,所以香港的创作人才萌发了创作粤语歌曲的念头吧。
现在回头看的话,其实许冠杰早期的歌曲特点非常口语化,而且还有点贴近粤剧。提到粤剧,其实我听过的廖廖几种地方剧种,比如粤剧、黄梅戏、京剧、潮剧这几种中,粤剧是最偏向于流行歌曲的。比如粤剧中的《分飞燕》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同样被改编成流行版本的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我就觉得还没有前者更流行音乐化。可能是基于这种天然性,许冠杰早期也是从这里面出发的,比如他的《双星情歌》等就有点粤剧的感觉。
后来的一路发展,粤语歌曲渐渐的脱离了这两个特点,而成为新语种的方言歌曲。至于在粤语歌曲发展比较成熟的80、90年代,除了粤语歌曲本身趋向于成熟外,香港经济对“先发展起来”的广东产生影响,从而又影响全国,这应该算是一种偶然吧。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实国语歌曲应该才是主流。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在以往的香港乐坛中,一首当红的歌往往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粤语,另一个是国语。这其实说明了一件事:粤语挺适合做歌词的。我个人也认为,粤语是最适合做歌词的方言。注意,这里没有“之一”,也许是我懂得方言太少了,所以才有这样的结论。
正宗的广州话或香港话都非常好听,在我的感性认识中,广州话是一种很“软”的方言,没有太多“抑场顿挫”的感觉,所以非常好听。同为粤方言的佛山以西的地方,离广州越远的粤方言就越难听,至到化州地区为“最”。也可能是广州话调都比较平,经常由国语的歌曲重新填词的版本的调都要稍低一点。
以林夕填词的粤语版《富士山下》为例,聊聊关于粤语歌词的创作。
拦路雨偏似雪花饮泣的你冻吗
这风褛我给你磨到有襟花
连调了职也不怕怎么始终牵挂
苦心选中今天想车你回家
这一段就是粤语的《富士山下》的第一段,如果用粤语按照原曲的节奏读起来,其实跟唱出来的分别不大!事实上,大量的粤语歌曲的唱与读,听起来的区别并不至于太大。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于一首粤语歌词的创作,如果把握好了其中的节奏,与歌词读起来的“顺口”,粤语歌曲写作的成功,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作曲者只要把握好其中的节奏,与某些音的变化,本身就可以创作出一首不错的粤语歌曲。但同时而言,对于作曲的制约也是有的。而对于粤语歌曲填词来说,其实就是要找到顺首旋律走的粤语词汇,才不至于让歌曲那么“拗口”,事实上,很多“粤语版”的歌曲的歌词就没能做到这一点,比如任贤齐粤语版的《温暖》,还有就是网络歌手易欣的粤语版《心碎》的某些地方,还包括许多由国语版改填词的粤语版歌曲,比如吴奇隆的一些歌曲,它们不是很动听,这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歌手的粤语不标准,还有就是歌词本身填得有问题。
从上面的的《富士山下》歌词中也可以看出,粤语歌词的创作最要避免的就是“拗口”。还有一点就是粤语歌曲并不太适用于爆发力太强的歌曲,比如像迪克牛仔一类的歌曲,改编成粤语,会“软”很多。
(待续)
文/济海云帆@中国写歌论坛
想到近些年来,粤语歌曲已渐渐没落,最近反倒想聊一聊关于方言歌曲起来。虽然作为方言歌曲,在流传方面确实是不如强势的国语歌曲,但我同样也认为,这应该不是唯一的原因,其中应该也有部分原因是其实有些方言也是没那么适合写成流行歌曲的。
其实我认识的方言并不多,不过我发现我所了解方言却恰好是离“国语”普通话都是比较远的。据我所知,北方大部分的方言其实都是北京话的一种变调,与北京话的亲缘关系也比较接近,不过因为我不懂,所以没办法也聊一聊。我只聊聊我所认识的几种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方言、以台语为代表的闽南方言(不过也着重聊聊潮汕方言)、以梅州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
那就先聊聊粤语方言吧。粤语歌曲应该可以追溯到70年代左右,以许冠杰为代表的第一代粤语创作人写的粤语歌曲。据我看过的一些资料,其实中国在上海滩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起码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比较著名的佐证就是上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的当红男歌手(名字忘了)翻唱了陈可辛的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后来,这些人从上海来到了香港继续发展,从这点上说,香港的流行乐坛才是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正宗传承。在[separator]60、70年代,香港的歌曲无非也就是两种:英文歌曲与国语歌曲。可能是为了让歌曲更加本土化,所以香港的创作人才萌发了创作粤语歌曲的念头吧。
现在回头看的话,其实许冠杰早期的歌曲特点非常口语化,而且还有点贴近粤剧。提到粤剧,其实我听过的廖廖几种地方剧种,比如粤剧、黄梅戏、京剧、潮剧这几种中,粤剧是最偏向于流行歌曲的。比如粤剧中的《分飞燕》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同样被改编成流行版本的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我就觉得还没有前者更流行音乐化。可能是基于这种天然性,许冠杰早期也是从这里面出发的,比如他的《双星情歌》等就有点粤剧的感觉。
后来的一路发展,粤语歌曲渐渐的脱离了这两个特点,而成为新语种的方言歌曲。至于在粤语歌曲发展比较成熟的80、90年代,除了粤语歌曲本身趋向于成熟外,香港经济对“先发展起来”的广东产生影响,从而又影响全国,这应该算是一种偶然吧。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实国语歌曲应该才是主流。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在以往的香港乐坛中,一首当红的歌往往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粤语,另一个是国语。这其实说明了一件事:粤语挺适合做歌词的。我个人也认为,粤语是最适合做歌词的方言。注意,这里没有“之一”,也许是我懂得方言太少了,所以才有这样的结论。
正宗的广州话或香港话都非常好听,在我的感性认识中,广州话是一种很“软”的方言,没有太多“抑场顿挫”的感觉,所以非常好听。同为粤方言的佛山以西的地方,离广州越远的粤方言就越难听,至到化州地区为“最”。也可能是广州话调都比较平,经常由国语的歌曲重新填词的版本的调都要稍低一点。
以林夕填词的粤语版《富士山下》为例,聊聊关于粤语歌词的创作。
拦路雨偏似雪花饮泣的你冻吗
这风褛我给你磨到有襟花
连调了职也不怕怎么始终牵挂
苦心选中今天想车你回家
这一段就是粤语的《富士山下》的第一段,如果用粤语按照原曲的节奏读起来,其实跟唱出来的分别不大!事实上,大量的粤语歌曲的唱与读,听起来的区别并不至于太大。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于一首粤语歌词的创作,如果把握好了其中的节奏,与歌词读起来的“顺口”,粤语歌曲写作的成功,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作曲者只要把握好其中的节奏,与某些音的变化,本身就可以创作出一首不错的粤语歌曲。但同时而言,对于作曲的制约也是有的。而对于粤语歌曲填词来说,其实就是要找到顺首旋律走的粤语词汇,才不至于让歌曲那么“拗口”,事实上,很多“粤语版”的歌曲的歌词就没能做到这一点,比如任贤齐粤语版的《温暖》,还有就是网络歌手易欣的粤语版《心碎》的某些地方,还包括许多由国语版改填词的粤语版歌曲,比如吴奇隆的一些歌曲,它们不是很动听,这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歌手的粤语不标准,还有就是歌词本身填得有问题。
从上面的的《富士山下》歌词中也可以看出,粤语歌词的创作最要避免的就是“拗口”。还有一点就是粤语歌曲并不太适用于爆发力太强的歌曲,比如像迪克牛仔一类的歌曲,改编成粤语,会“软”很多。
(待续)
从头输到尾
TMD,这就是中国的篮球?
快跟中国足球赶上了。
不管是谁的错,
最大的错,就是“中国篮球”。
某网友的对联可真妙:
[quote]上联:谢天谢地谢亚龙 下联:信鬼信神信兰成
横批: 不输都不行[/quote]
快跟中国足球赶上了。
不管是谁的错,
最大的错,就是“中国篮球”。
某网友的对联可真妙:
[quote]上联:谢天谢地谢亚龙 下联:信鬼信神信兰成
横批: 不输都不行[/quote]
被合作了。
某师:小白同学啊,听说你最近在写个关于UFO入侵地球对某国房价影响的论文啊……
某生:是啊,高老师,你也知道啊。
某师:是这样的,我手头上有些史努比唱走调,对房价影响的数据,你拿去用吧。
某生:这……我的论文都写得差不多了啊……
某师:没事,你就拿去看用不用得上,要不你把论文给我,我来给你加上。
某生:哦……
某院长:老高啊,听说你最近在给你学生做点论文啊……
某师:是啊,院长,你也知道啊。
某院长:是这样的,我最近没啥事干,打高尔夫的那帮人都“寂寞”去了,你的论文写完我来看看啊,你要知道,对UFO的了解,我可是有见地的哦……
某师:哦……
于是,这论文的作者署名上就有了三个名字……
背景:http://news.163.com/09/0810/08/5GBGVEQ00001124J.html
某生:是啊,高老师,你也知道啊。
某师:是这样的,我手头上有些史努比唱走调,对房价影响的数据,你拿去用吧。
某生:这……我的论文都写得差不多了啊……
某师:没事,你就拿去看用不用得上,要不你把论文给我,我来给你加上。
某生:哦……
某院长:老高啊,听说你最近在给你学生做点论文啊……
某师:是啊,院长,你也知道啊。
某院长:是这样的,我最近没啥事干,打高尔夫的那帮人都“寂寞”去了,你的论文写完我来看看啊,你要知道,对UFO的了解,我可是有见地的哦……
某师:哦……
于是,这论文的作者署名上就有了三个名字……
背景:http://news.163.com/09/0810/08/5GBGVEQ00001124J.html
很多东西,缺少“关键”
我们的公共视频可真“人性化”
关键时刻,经常是“没开”;如果是开了的,“那是坏的”;如果不是坏的,“视频没有被录下来”;如果是录下来的,“没能拍到死角”;这次,啥都拍到了,却莫明其妙的少了29秒,恰好,不前,不后,就是在“关键”上。视频可真人性化,某些机构可真得好好学学。
背景看这:http://news.163.com/09/0809/04/5G8GOINH00011229.html
关键时刻,经常是“没开”;如果是开了的,“那是坏的”;如果不是坏的,“视频没有被录下来”;如果是录下来的,“没能拍到死角”;这次,啥都拍到了,却莫明其妙的少了29秒,恰好,不前,不后,就是在“关键”上。视频可真人性化,某些机构可真得好好学学。
背景看这:http://news.163.com/09/0809/04/5G8GOINH00011229.html
初涉电脑音乐6年
近几日重学SONAR,渐渐进入状态,故有感发一发。
03年,当我还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开始接触了电脑音乐,到现在09年,6年时间,虽然期间都是断断续续,但起码一直也没算完全丢下。其实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计算机时代,我们这些原本什么都一窍不通的人,居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盗版软件,能够玩一玩小时候想也不敢想的音乐。
03年左右,其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电脑音乐正从传统的MIDI技术向电脑采样MIDI技术转变的时候,正因为如此,对一些旧的处理方式以及新的处理方式多少算是有点了解,如果是现在才开始学的人,可能要补一补,这样会对整个MIDI技术的脉络各了解得透彻一点。
现在回头看一看,觉得那个年头算是学MIDI是非常热门的,印象中那时候的有关MIDI的论坛都非常多讨论的帖子,而不像现在,各大MIDI论坛每天新的帖子不多,如果有多的,基本上是聊天的比较多。隐隐约约中好像这是伴着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一样,这一代的人一步一步学,许多问题都不用问了,于是,可能连现在新人也都不问了,又或许现在的教程和书非常多,买一本自学都可以的了。
但也不完全如此,记得当年玩音乐确实火,那年头火起来的网络歌曲是《丁香花》。而那个年头,吉他论坛也非常多非常火,像西二、湖南吉他网、吉他扒手,等等,现在,除了一些后期才成立的一些吉他网站,只有吉他中国、刘传吉他还在继续吉他。但是,扒带的人少多了,制作吉他谱的也少多了。为什么呢?是现在的人都厉害了?自己都可以扒了?我也不知道答案。
估计我是比较固执的,现在还在用03年配的电脑,这台电脑最适合运行GTP+CEP,这两个现在的人绝不屑于用来编曲录音的软件,可偶是用得不亦乐乎,虽然这几天恶补SONAR的知识,发现这类软件的强大,但GTP的优点还是没有其他软件比得上,我就是喜欢六线谱的编辑方式,虽然钢琴窗更科学。
03年之前的MIDI技术,全是硬技术,对于一首音乐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实打实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编辑,都是通过MIDI本身的技术来制作音乐。而后来,采样技术的使用,音乐制作越来越像是对音乐素材的拼凑,不晓得这是一种进步,还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退步。很难说,就像是一些弹得一手好吉他的,就经常诧异为什么要花九牛二虎的力量用电脑做,录一录不就完了吗?这个角度上说,应该算是进步了。喜欢音乐的人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音乐上,而不是这些无谓的软件技术上。
一个高手之所以能成为高手,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有想法,而且他能利用现在的东西来表现他的想法。相较而言,想法更重要,当然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想成为MIDI高手,先成为音乐的高手,再来用这些MIDI技术来表达这些音乐的想法,这才是正道。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得出的结论。
说到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以前做的几首歌确实有一首比一首好的趋势。这主要是得益于音色盘的应用。最开始用的是软波表,后来又换成了SF2音色,再后来,就进入了成G成G的采样时代,这进步应该算是时代的,编曲的进步显然没有这么快,而且编到了《水中草》,小而优的音色盘就那些,软件的发展到瓶颈了,接下来都是成数十G数百G的时代了。我个人也同时在这时遇到了瓶颈。其实,回过头来,收集那么多音色盘完全没必要,毕竟我们并不是职业做音乐的。一个HY2可以胜任很多很多东西了。
现在,对我个人而言,基本上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时候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音乐本质上,软件,只是实现想法的工具而已。
03年,当我还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开始接触了电脑音乐,到现在09年,6年时间,虽然期间都是断断续续,但起码一直也没算完全丢下。其实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计算机时代,我们这些原本什么都一窍不通的人,居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盗版软件,能够玩一玩小时候想也不敢想的音乐。
03年左右,其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电脑音乐正从传统的MIDI技术向电脑采样MIDI技术转变的时候,正因为如此,对一些旧的处理方式以及新的处理方式多少算是有点了解,如果是现在才开始学的人,可能要补一补,这样会对整个MIDI技术的脉络各了解得透彻一点。
现在回头看一看,觉得那个年头算是学MIDI是非常热门的,印象中那时候的有关MIDI的论坛都非常多讨论的帖子,而不像现在,各大MIDI论坛每天新的帖子不多,如果有多的,基本上是聊天的比较多。隐隐约约中好像这是伴着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一样,这一代的人一步一步学,许多问题都不用问了,于是,可能连现在新人也都不问了,又或许现在的教程和书非常多,买一本自学都可以的了。
但也不完全如此,记得当年玩音乐确实火,那年头火起来的网络歌曲是《丁香花》。而那个年头,吉他论坛也非常多非常火,像西二、湖南吉他网、吉他扒手,等等,现在,除了一些后期才成立的一些吉他网站,只有吉他中国、刘传吉他还在继续吉他。但是,扒带的人少多了,制作吉他谱的也少多了。为什么呢?是现在的人都厉害了?自己都可以扒了?我也不知道答案。
估计我是比较固执的,现在还在用03年配的电脑,这台电脑最适合运行GTP+CEP,这两个现在的人绝不屑于用来编曲录音的软件,可偶是用得不亦乐乎,虽然这几天恶补SONAR的知识,发现这类软件的强大,但GTP的优点还是没有其他软件比得上,我就是喜欢六线谱的编辑方式,虽然钢琴窗更科学。
03年之前的MIDI技术,全是硬技术,对于一首音乐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实打实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编辑,都是通过MIDI本身的技术来制作音乐。而后来,采样技术的使用,音乐制作越来越像是对音乐素材的拼凑,不晓得这是一种进步,还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退步。很难说,就像是一些弹得一手好吉他的,就经常诧异为什么要花九牛二虎的力量用电脑做,录一录不就完了吗?这个角度上说,应该算是进步了。喜欢音乐的人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音乐上,而不是这些无谓的软件技术上。
一个高手之所以能成为高手,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有想法,而且他能利用现在的东西来表现他的想法。相较而言,想法更重要,当然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想成为MIDI高手,先成为音乐的高手,再来用这些MIDI技术来表达这些音乐的想法,这才是正道。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得出的结论。
说到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以前做的几首歌确实有一首比一首好的趋势。这主要是得益于音色盘的应用。最开始用的是软波表,后来又换成了SF2音色,再后来,就进入了成G成G的采样时代,这进步应该算是时代的,编曲的进步显然没有这么快,而且编到了《水中草》,小而优的音色盘就那些,软件的发展到瓶颈了,接下来都是成数十G数百G的时代了。我个人也同时在这时遇到了瓶颈。其实,回过头来,收集那么多音色盘完全没必要,毕竟我们并不是职业做音乐的。一个HY2可以胜任很多很多东西了。
现在,对我个人而言,基本上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时候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音乐本质上,软件,只是实现想法的工具而已。
快被热S了
上次看到某网友说,气温越高,人反倒越精神,思考问题越利索。同样是人,我咋就这么怕高温呢。气温越高,人就越神经,恐怕被人卖了还要帮人家把钱带回家。近35度,热啊。
最近这段时间住在城中村里,才日益想起此前住高楼大厦的好处:采光好,空气流通。起码不用像现在这样子,白天开光管,二十四小时大小风扇一起上。电费啊,电费。所以挺想要自己有个房子的。
说到买房,近几年来,房子越来越是工薪一族的梦。我所在的城市,每月到手的钱只够买普通商品房的半个平方。看来,这辈子真的是耗在这上面了。关于房子的事有太多的话要说,话到键盘上的时候,反倒不知应该说什么。只有一句话了,生活在某国,活着,真不容易。
最近这段时间住在城中村里,才日益想起此前住高楼大厦的好处:采光好,空气流通。起码不用像现在这样子,白天开光管,二十四小时大小风扇一起上。电费啊,电费。所以挺想要自己有个房子的。
说到买房,近几年来,房子越来越是工薪一族的梦。我所在的城市,每月到手的钱只够买普通商品房的半个平方。看来,这辈子真的是耗在这上面了。关于房子的事有太多的话要说,话到键盘上的时候,反倒不知应该说什么。只有一句话了,生活在某国,活着,真不容易。
包小柏确定重返快女:离席门是“擦枪走火”
某网友如此评述:
[quote]网易陕西西安网友(61.185.*.*) 的原贴: 7
有一种野菜名为 壶楠苔,易于炒作,然而据医术记载,此菜煲小补,蒸亦可···[/quote]
[quote]网易陕西西安网友(61.185.*.*) 的原贴: 7
有一种野菜名为 壶楠苔,易于炒作,然而据医术记载,此菜煲小补,蒸亦可···[/quote]
总结初学扒带的一些经验
作者:济海云帆
时间:2008.07.19
扒带,对于学习编曲、获得最新歌曲的弹唱谱,无疑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对于很多刚初学扒带的朋友,由于像我一样没有很好的听感,所以有时面对一首想要扒的歌曲,往往无从下手。在看过很多相关的文章后,我把初学扒带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以扒一首歌的旋律谱及和弦为例,面对一首歌,可以先扒旋律部分,也可以先扒和弦部分。鉴于单旋律线条比较好扒,所以个人建议先扒旋律部分。我们现在先来确定一下扒带的顺序:1,扒旋律--2,确定调--3,扒和弦部分--4,确定吉他节奏。
扒旋律及确定调。对于音准不佳的人,听到旋律不能一下子就分辨出是1234567的人,要下手也真不容易。所以,除了下面这个笨办法外毫无他法,一个字:试!怎么试,其实里面也有一点点学问。你当然可以从歌曲的第一句第一个音开始试,然后接着一个一个试出来。这有个首要条件,你身边必须有个调了标准音的吉他,或者其他乐器。当全部试出来后,一般情况下,看两组相隔半音的关系就可以确定3和4,以及7和1(一般情况下,只有这两组音是差半音的)就可以确定调了,最后看1落在哪个音上,也就是1=C或者别的调。除此之外,可以利用通常一首歌最后一个音落在1(大调歌曲)或6(小调歌曲)上,先确定调性,再慢慢扒其他的音,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先把音确定在一个范围内再扒会好扒很多。
扒和弦部分,这是重点。对于经验丰富的人来说,歌曲听一下就大致知道是什么和弦了,起码能确定一下级数。对于初学者而言,我总结了一下,扒和声有以下的方法:
1,连根拔起法。这是利用歌曲中,低音部分一般就是和弦根音的特性来扒带的。所以,听一首歌的低音,一般是BASS。听单旋律是硬功夫,听得出来就是听得出来,听不出来就是听不出来。如果听不出来,只好又是试。4弦BASS的弦刚好与吉他低音数起的4根弦的音是一样的,所以,BASS的音同样可以用吉他“试”出来。一般情况下,以C调为例,你扒出来的BASS音可能是1----6----4----5----这样的音形成的,由此,你可以初步确定和弦其实就是C----Am----F----G----这样的和弦模式,你再回头用吉他弹这些和弦,看是不是一样,再慢慢确定会不会有7和弦、9和弦等其他情况的存在。不过有些歌曲却不完全是照这样做的,比如《那些花儿》,低音是1----7----6----5----4----这样的旋律性走向的,这时候要留音和弦音中除了低音的其他部分的音。
2,依样画瓢法。在确定了旋律的调性后,比如是C调,那么就列出C调的基本和弦:C、Dm、Em、F、G、Am等,边播放原曲,边用吉他以一小节弹一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和弦,以琶音的方式来跟原曲对比,如果完全吻合就说明就是这个和弦了。对于有些歌比如可能是1=D#的,很可能是用变调夹夹一品,以D调指法弹的,当然,也有的不是。可以两种都试试,看哪种是更接近原曲的。
3,自作聪明法。对于有和弦编配知识的朋友来说,在旋律谱出来后,可以自己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先配上和弦,再利用依样画瓢法对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自己的编配水平,碰到原曲中跟自己编配不一样的地方,多思考一下为什么,是原曲配得好还是觉得自己的也不错,这样可以学到不少实用的知识。
接下来可能还有吉他SOLO部分,这部分其实跟扒旋律有点相似。难点在于扒出音后,要自己设计出比较好弹的指型,以及要熟悉吉他各种技法,是滑音,还是勾弦等等。
最后是确定一下吉他的节奏型了。如果吉他初学者想弹唱,可以根据扒出谱后用最简单的比如T3231323(T为根音,数字为吉他弦),只要觉得好听舒服就行。当然,这样也会单调很多,再说,现在的歌曲,很少有这么简单的编配。那么,怎么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扫弦,一部分是分解。扫弦部分,对于这种弹法而言,变化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歌曲基本上C就是C,G就是G,主要看它是不是7和弦之类,以及是哪个品位上和弦,这个可以听开放弦的音,如果实在不行,那么,只好:试!播放原曲,然后用手跟着打拍,看它的节拍,最后再定是下扫还是上扫,一般重拍是下扫,而且音也比较响。
另一部分是分解,这部分的可能性太多了。但有个原则,作为吉他手而言,一般都会选择顺手的弹法,不管音跨的品数是不是很大。这个在确定调以后,如果没有经验听出音,也实在只能在吉他上,慢慢试,因为吉他音确实会被淹没在其他声音里,所以,这时候,只能连蒙带猜。
好了,基本上初学扒带的经验就是这些。相信你努力地去扒,有一天你有经验了,再扒别的歌就会快很多了。最后,如果你扒了什么新的歌曲,不妨就发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哦。
时间:2008.07.19
扒带,对于学习编曲、获得最新歌曲的弹唱谱,无疑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对于很多刚初学扒带的朋友,由于像我一样没有很好的听感,所以有时面对一首想要扒的歌曲,往往无从下手。在看过很多相关的文章后,我把初学扒带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以扒一首歌的旋律谱及和弦为例,面对一首歌,可以先扒旋律部分,也可以先扒和弦部分。鉴于单旋律线条比较好扒,所以个人建议先扒旋律部分。我们现在先来确定一下扒带的顺序:1,扒旋律--2,确定调--3,扒和弦部分--4,确定吉他节奏。
扒旋律及确定调。对于音准不佳的人,听到旋律不能一下子就分辨出是1234567的人,要下手也真不容易。所以,除了下面这个笨办法外毫无他法,一个字:试!怎么试,其实里面也有一点点学问。你当然可以从歌曲的第一句第一个音开始试,然后接着一个一个试出来。这有个首要条件,你身边必须有个调了标准音的吉他,或者其他乐器。当全部试出来后,一般情况下,看两组相隔半音的关系就可以确定3和4,以及7和1(一般情况下,只有这两组音是差半音的)就可以确定调了,最后看1落在哪个音上,也就是1=C或者别的调。除此之外,可以利用通常一首歌最后一个音落在1(大调歌曲)或6(小调歌曲)上,先确定调性,再慢慢扒其他的音,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先把音确定在一个范围内再扒会好扒很多。
扒和弦部分,这是重点。对于经验丰富的人来说,歌曲听一下就大致知道是什么和弦了,起码能确定一下级数。对于初学者而言,我总结了一下,扒和声有以下的方法:
1,连根拔起法。这是利用歌曲中,低音部分一般就是和弦根音的特性来扒带的。所以,听一首歌的低音,一般是BASS。听单旋律是硬功夫,听得出来就是听得出来,听不出来就是听不出来。如果听不出来,只好又是试。4弦BASS的弦刚好与吉他低音数起的4根弦的音是一样的,所以,BASS的音同样可以用吉他“试”出来。一般情况下,以C调为例,你扒出来的BASS音可能是1----6----4----5----这样的音形成的,由此,你可以初步确定和弦其实就是C----Am----F----G----这样的和弦模式,你再回头用吉他弹这些和弦,看是不是一样,再慢慢确定会不会有7和弦、9和弦等其他情况的存在。不过有些歌曲却不完全是照这样做的,比如《那些花儿》,低音是1----7----6----5----4----这样的旋律性走向的,这时候要留音和弦音中除了低音的其他部分的音。
2,依样画瓢法。在确定了旋律的调性后,比如是C调,那么就列出C调的基本和弦:C、Dm、Em、F、G、Am等,边播放原曲,边用吉他以一小节弹一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和弦,以琶音的方式来跟原曲对比,如果完全吻合就说明就是这个和弦了。对于有些歌比如可能是1=D#的,很可能是用变调夹夹一品,以D调指法弹的,当然,也有的不是。可以两种都试试,看哪种是更接近原曲的。
3,自作聪明法。对于有和弦编配知识的朋友来说,在旋律谱出来后,可以自己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先配上和弦,再利用依样画瓢法对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自己的编配水平,碰到原曲中跟自己编配不一样的地方,多思考一下为什么,是原曲配得好还是觉得自己的也不错,这样可以学到不少实用的知识。
接下来可能还有吉他SOLO部分,这部分其实跟扒旋律有点相似。难点在于扒出音后,要自己设计出比较好弹的指型,以及要熟悉吉他各种技法,是滑音,还是勾弦等等。
最后是确定一下吉他的节奏型了。如果吉他初学者想弹唱,可以根据扒出谱后用最简单的比如T3231323(T为根音,数字为吉他弦),只要觉得好听舒服就行。当然,这样也会单调很多,再说,现在的歌曲,很少有这么简单的编配。那么,怎么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扫弦,一部分是分解。扫弦部分,对于这种弹法而言,变化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歌曲基本上C就是C,G就是G,主要看它是不是7和弦之类,以及是哪个品位上和弦,这个可以听开放弦的音,如果实在不行,那么,只好:试!播放原曲,然后用手跟着打拍,看它的节拍,最后再定是下扫还是上扫,一般重拍是下扫,而且音也比较响。
另一部分是分解,这部分的可能性太多了。但有个原则,作为吉他手而言,一般都会选择顺手的弹法,不管音跨的品数是不是很大。这个在确定调以后,如果没有经验听出音,也实在只能在吉他上,慢慢试,因为吉他音确实会被淹没在其他声音里,所以,这时候,只能连蒙带猜。
好了,基本上初学扒带的经验就是这些。相信你努力地去扒,有一天你有经验了,再扒别的歌就会快很多了。最后,如果你扒了什么新的歌曲,不妨就发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