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稳工作半死不活,辞职OR不辞职?
虽然我很久没玩过音乐,甚至拿起个手机玩个唱吧都很少,但多年来打个“音频应用”装一下音乐人的习惯却从未改变。
今天,打开一看,看到了个明显是匿名的帖子,题目就叫《全供事ye单位在编工作敢不敢辞职》。
简单来说,发帖这小伙原来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工作很清闲,利用业余时间做音乐,副业收入是主业的好几倍,几年时间买了本地高档社区的2套房子。
问题在于今年被调到机关工作,一来不自由,二来不惯被呼来喝去和明争暗斗的氛围,萌发辞职意愿,但又怕父母反对。目前摆在前面三条路:一是狠心辞职,二是忍着过,三是想办法回原基层单位。在辞不辞职上犹豫不决。
网友们的态度,其实也是音乐人圈中的态度,当然也分了两派。
支持辞职派,理由是副业都已经收入这么多,不必贪恋事业单位的那点好处。有网友现身说明自己就是从里面辞职出来的,收入比以前更高了。
反对辞职派,理由是TI制内毕竟安稳,比较有保障,应该想办法回原来的单位。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很多人还没有这样选择的机会呢,比如是我……我也幻想过搞个什么副业收入是主业几倍,然后辞掉不干了。但可惜,没有这样的副业存在。如果有,我会辞职的机率蛮大,我也不喜欢那种明争暗斗的氛围,虽然社会的竞争更残酷,但在一些行业,你做好自己一样有一片天空。外面的天空充满危险,也充满机会,人就那么几十年,为什么不多体验一下。
当然,这是建立在确实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上。上面的这个楼主已经有这个资本了,而且年纪也不大,出来闯闯说不定会有更大的成就。罗振宇等以前也在TI制内的很多人不就如此?所以,有机会的话,或者说能够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话,年轻人应该跳出来,别让一个笼子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答音频应用坛友《如何把音频应用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电脑音乐类论坛最有人气的时候是2000年至2005年几年间。因为那几年间电脑硬件、系统,还有各种音乐类软件、音源层出不穷,在H2O等组织的大力努力下,许多传统硬件派的音乐人都在往电脑音乐过渡。所以很多东西需要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很多基础的东西就讨论得差不多了。就当下而言,其实如果一个人想自学电脑音乐制作,网络上的资源已经足够丰富。
二、为什么大师、大牛级人物不像知乎那样经常出没?
我的理解是,这个行当本就是一个灵感创造性行业,许多人的生活工作本身就是日夜颠倒,压力大,休息不足的情况。而且工作时已经长时间面对电脑,在能休息的时候上论坛并不是最好的一种休闲方式。有那时间不如搜罗目前欧美日韩前沿的音乐聆听学习最新的音乐走向。何况如果要认真解答问题,同样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尤其是那些还要贴图的,写个帖子那真是痛不欲生。
其实在知乎上,音乐类的“大伽”也不算很多。也许就是这些原因造成的。知乎很多专业的写手,都是某一些行业的工程师、研究生博士生之类,其他他们反而是有时间常上知乎,解答问题,获取自己的存在感。
而音乐“大伽”其实不太需要在论坛刷这些存在感。整个音频应用注册的ID,别说大伽,实际上真正职业做音乐这一块的,比例也不会太大。你说大伽们有必要在这些业余的爱好者面前来刷这些存在感?而且说实话,目前以论坛的构架,还有知乎的构架,真要刷存在感首选也是知乎。
3、音频应用是否还能再上一个高度?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十几年前,你会发现,音乐制作类论坛真是百花齐放啊:MIDIFAN、绿洲……我这篇文章有总结:这里。
但是,当年能跟音频应用平起平坐的那些论坛,今天安何在?
互联网的江湖,一开始百花齐放,一段时间后马太效应出来,最终大浪淘沙,所以现在基本上就是BAT的天下。论坛何尝不是如此?
再说,互联网从门户走向论坛,走向QQ,走向博客、微博、走向微信,其实就是一个去中心化、实时化的趋势。
所以很多人与人之间联系沟通依赖论坛的方式,已经部分被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群组等替代了。
论坛未来还存不存在,或者是以如何的方式存在,都是存疑的。趋势本来就如此,拿什么跟趋势作斗争?
这个论坛的创始人、管理员,感觉是把音频应用当爱好来做的,并不是正儿八经地把它当作一个媒体来经营。所以,论坛程序升个级都能跨上几年,也没有与时俱进的跟进公众号之类。所以目前的状态如此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现在还有音频应用可以登陆、交流,形成一个还不错的氛围。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也不要什么都要求别人怎么做,起码也要自问一下自己,对待那些新手提的你觉得低级、不值得回答的问题,你又是否能尽心尽力去帮助,去回答,就把它当作知乎上的问题一样。
原帖:点此
时间:2017.04.19
还有那么多人挺“诺贝尔哥”郭英森,那么看看这些文章吧!
美国物理学家雷纳·韦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因构思和设计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对直接探测引力波做出杰出贡献,荣获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出来后,郭英森几年前的“非你莫属”视频又被翻出来了,看来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还是比较多。其实去年年初时已经讨论一波了……
引力波不是你们想的,是郭英森发明的,而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来的。这次诺贝尔奖是在现实观测中证实了它的存在。
引力波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媒体在报道郭英森时使用“5年前节目中他首提引力波”是不负责任的误导。
引用一下:
1916年,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预测了引力波现象。近期美国LIGO团队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观察到了双黑洞融合所产生的引力波现象,从而证实了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的猜想。郭英森仅仅提到了这一名词,如果从科学概念普及的角度来讲,郭英森的贡献还不如11年前的国产科普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该动画曾有一集专门解释了引力波现象。而郭英森在电视节目中所提到的引力波并不是任何严谨的物理学概念,只是为了引出自己“可以争夺诺贝尔奖”的重大研究成果,郭英森自称这一系列研究成果能让汽车不用车轮,以悬浮的方式移动,能延长人的寿命,能让楼房数百年不倒,甚至可以解释UFO飞行的原理。
引用来自:网易《民科郭英森被嘲笑,没人需要道歉》
看看知乎这篇文章吧,你就知道郭英森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562381/answer/87163559
还有这篇,当故事来看吧:
http://roll.sohu.com/20160224/n438379015.shtml
还有方舟子的回应:
难得8天假期一下就过了
申请了个“企鹅号”,还不知能干嘛
如果有自拍照,身份证正面照,5分钟不用就注册好了。然后过几分钟后就审核通过了。
还不知这是怎么玩的,有空再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