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海云帆

一个职业媒体人的喜怒哀乐,一个词曲创作者的爱恨情仇,一个业余吉他手的酸甜苦辣,一个手机摄影师的春夏秋冬

关于茶

今晚闲来无事,便泡了一壶朋友送的“乌冻单枞”(不知这种跟“凤凰单枞”有何区别了),才喝一泡,想着在网上看看关于茶的一些资料信息,多学点东西,一搜一看,还真学到了一些,以下说说印象较深的。

开说之前,先秀一秀刚刚杰作。因为刚刚泡茶时看到茶壶盖没有线扎着,所以在洗或者在泡茶过程容易摔坏,虽然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茶壶(是一套同学给的一百几十元的工夫茶具中的一个),但也得配上条线才行。思来想去,似乎这种线都是使用戴首饰的那种红色尼龙线,所以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以前买过剩下的一条。但面对这茶壶,没扎过,听说还有能把它扎成有点像中国结的,咱不会啊,只能自己捉摸了。于是我先把线在盖柄上打结扎紧,灵机一想,便打两圈结为一组,像编辫子一样编了起来,编长一点后,发现,呀,还真有模有样的,于是要茶身的柄上打了个漂亮的半个蝴蝶结,大功告成。如图:
[img][attach]5[/attach][/img]

今晚看了一些视频,才发现原来唐代的人喝茶是用碗的。为什么用碗呢?这是因为跟当年制茶工艺有关。当年是把茶叶摘下来后,煮熟了捣烂成泥,再把它像做砖的样子把它制成一块一块。喝的时候敲下一块,磨成粉末,水在锅里烧开了后不断旋转,形成水涡,再把茶末放到涡中心去,便成茶末茶渣混为一体的茶汤。那时候就用碗喝这些汤的,所以当时候的茶真的是煮的,而不是泡的。现代的茶中似乎有一种叫“玉露”的茶也是煮的,日本也是在唐代的时候传进了中国的茶,所以日本的茶的工艺有点像“玉露”。

宋代喝茶跟唐 代有点相似,从明代开始,茶才慢慢是泡的。泡茶的工序在这时慢慢形成,清朝时非常鼎盛,工夫茶也是这些时候慢慢兴盛。从古代到现代,茶具一直在变化着,泡茶的有茶壶、盖碗等。而喝茶的茶杯,也有越来越小的趋势,直至现在这样的大小。茶具有紫砂的,陶土的,陶瓷的。一般紫砂茶壶使用比较普遍,但在我的家乡,却是使用盖碗的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大概是这样子吧。潮汕地区比较有名的茶叶是凤凰茶,这种茶是条型状的。潮汕地区的人喝茶传统以来都是条型状的多,用盖碗方便得多,所以形成了这种习惯。紫砂壶本身泡茶更好,所以现在的凤凰茶也有把它做成粒状的,名为“龙珠”。

以前的人喝茶,要烧炭,舀水,烧水,烫杯等等一堆程序。现在则简化了不少,起码煮个开水就方便得多。可能正是这种进步,使人的脚步越来越快,形成了浮躁的心理。现在真羡慕那种悠然自得的那种淡定啊。

2009-1-14  /  济海云帆  /    /   闲扯杂谈   /  评论(0)  /  浏览(1255)  /  

静电啊静电

如果你要问我这个冬天最怕什么,我只能说是:静电。不完全统计,这个冬天入冬以来,家里的门把,LP的脸、手、衣服,汽车的车门,电脑的机箱,商场的扶手等等等,已被电了数以百次。今天再次出去,果不其然地被车门电了好几把,每下车一次就电一次,恐怕都落下了“车门恐惧症”。

但是看到别人好像鲜有被电的时候,就像今天,同车的有好几位同仁,咋就没听他们说有电?昨晚跟LP到衣服店看衣服,我们同时拿一件衣服时也被电,以致放手衣服飘到了地上,老板却觉得奇怪:我卖的衣服怎么会有电?

后来在网上查了查,冬天有静电是很正常的,要消除静电,尽量挑纯棉的衣服,这样电会少很多。我想了想,我买的衣服少有超过百元的,可能问题出现在此,这些衣服含了许多其他容易产生静电的衣料,所以导致我频频被电。看来,从这件小事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穷人老要被欺负,穿件廉价衣服不单会被“人”看不起,“电”也看不起你。电你丫的,快快赚钱买好衣服去!

2009-1-11  /  济海云帆  /    /   闲扯杂谈   /  评论(0)  /  浏览(1216)  /  

留在岁末的离歌2008

你还在走吗?
还是你原地踏步了?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
走了,转了,停了。

一年就是一段旅程的回顾,
过去的,你后悔吗?
未来的,你期待吗?

成长不知是不是一件好事,
一年过去,又长一岁,
你不能改变,
我也不能改变。

回忆就像回头,
刚走过的路车辙是深是浅,
或者原本以为是直走的,
回头看,真是直的吗?

还记得那一片风景好看,
彩虹漫天,花瓣遍野,
好景在那个地方,
兜一圈,我们是否在寻找我们已经得到的?

不要再去衡量得失,
得,失
一切终将成为过去,
好事,坏事,
如此。

你在继续寻找,
我也在继续寻找,
找到的,不要,
要的,没找到。

头,还是要朝前,
方向才会不变,
偶尔回头,
是检验自己的方向。

路就在脚下,
继续走,
有一天不经意地再回头,
原来,
我们又走了老远。

林一帆写于2008.12.31

2009-1-1  /  济海云帆  /    /   码字文章   /  评论(0)  /  浏览(1348)  /  

【原创】独立作品NO.7——等到春暖花开

请点击链接:点此收听


等到春暖花开

作词/作曲/编曲/演唱:林一帆

暖风吹,惹人醉
黄昏黑,游子累
没人归,那门楼独憔悴

游子梦,在远方
跨高山,涉远洋
门前麦,风吹过人空怀

游子走,不停留
走到天涯是尽头
月弯弯,我不住抬头看

等到春暖花开
我一定会回来
带你去,看一看
梦中的,那片海

等到青春空载
我一定,会回来
那一天,那一夜
你是否还会再期待,那片海

2008-12-6  /  济海云帆  /  标签: 原创  /   音乐作品   /  评论(0)  /  浏览(2379)  /  

异乡人

[fmp]http://fc2008.521000.net/济海云帆/异乡人.mp3[/fmp]
点三角形开始收听

原唱:李健
翻唱:林一帆

披星戴月地奔波
只为一扇窗
当你迷失在路上
能够看见那灯光

不知不觉把他乡
当做了故乡
只是偶尔难过时
不经意遥望远方

曾经的乡音
悄悄地隐藏
说不出的诺言
一直放心上

有许多时候
眼泪就要流
那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

小小的门口
还有她的温柔
给我温暖陪伴我左右

PS,很喜欢李健的歌曲,随便翻唱一首,民谣还是比较容易唱的,不过唱功还是没什么进步。

2008-12-2  /  济海云帆  /    /   闲扯杂谈   /  评论(0)  /  浏览(1296)  /  

文字“工”作者

我躺在床上,想着毕业以后我的变化,想着以后的“前途”,觉得很悲哀,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因为自己似乎已经沦落为一个新闻民工,说好听点就是文字工作者。坏就坏在这里,明明文字作者不好,偏要加上个“工”字,而且这个工还是民工的工,打工的工,技术工的工,再过些日子可能就变成熟练工了。

文字的精华在于创作,毕业以后,我已经远离了那个有冲动就把感觉化成文字的人,几乎没有再写过像样的诗词歌赋,或者是散文杂笔,以前一直想写的小说更是空想。原以为自己多少是有点才气的,毕业以后没写东西,总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这是厚积簿发。积没积到,发也没发到,倒把一个满腔热情的小伙子磨成了一个庸庸碌碌的男人。很不敢想以后,以后还很多责任需要去承担。青春岁月是不多的,总跟自己说要珍惜,却一次又一次在各种借口中虚度光阴。

唉……现在,几乎连牢骚都懒得发长一点了,可见,真的懒了,真的老了。

2008-11-27  /  济海云帆  /    /   闲扯杂谈   /  评论(0)  /  浏览(1315)  /  

闲聊作词 - 关于词的题目

一、词的题目的重要性
其实,一首词的题目决定了一首歌曲的题目。人在听一首没听过的歌时,首先是注意到歌名,其次是歌的编曲和旋律,最后才留意到歌词。在这里我不讨论歌名、词、曲、编曲等要素谁更重要的问题。但是很显然,面对一堆没听过的歌时,歌名,也就是词的题目,决定了人的点击。

二、词的题目的作用
词的题目的作用首先在于区别作用,就像有人叫张三,有人叫李四。但它常常还有概括主题的作用(事实上现在很多歌词的题目基本上就是高潮的那一句或歌词里的一个词,跟主题关系不大)。

所以,我觉得给歌词起题目时要避开目前现有的歌名,尤其是那些非常出名的。当然,你也可以学一些歌手的做法,在后面加上一些代码,便于跟原有的歌曲区分。比如刘德华以前有首歌叫《谢谢你的爱》,估计谢霆锋也很想《谢谢你的爱》,不过跟前辈冲突了,便加上了1999,成了《谢谢你的爱1999》。个人认为这个作法最好只用于两方面:一,你觉得你的歌可能会出名,让别人在百度或在KTV里搜老歌时能顺便把你的搜出来,增添一点人气;二,你就是喜欢这个歌名,非用不可。否则,我觉得能有个独特的题目还是比较好的。

三、如何起题目
1,找关键句、关键词。这个句或词最好能概括主题。
这种情况随手可抓出一大把例子。旧的比如有《橄榄树》、《我只在乎你》,新的比如有《青花瓷》等。
2,直接概括,不需要在词中出现。
比如罗大佑的《追梦人》
3,直接用歌词中的一句作为代表,经常是高潮的第一句。不大建议这种起法,可以偷懒,却很无厘头。
比如:《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先不谈其中的逻辑性,单看题目,也不知所谓。

2008-11-20  /  济海云帆  /    /   音乐制作   /  评论(0)  /  浏览(1579)  /  

闲聊作词 - 一个作词人应有的素质

前两天写的是“浅聊”作词,回头想想,对于我而言,可能浅聊都谈不上,所以改为闲聊。我也只是抛砖引玉,如果大家有任何见解,不妨多作交流。

今天我想闲聊一下的是一个作词人应有的素质。我们经常会看到现在比较出名的一些作词人的作品,比如林夕、方文山。我想,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名,他们的词之所以能够感动很多人,我想他们身上必定有比较好的个人素质,这素质可能是思想上的,也可能是写作上的。在这里,我就这个问题闲聊一下。

一、文字功底。
这是一个基础,如果一个人有很高的思想性,对生活有很高的感悟力,但如果他不能很准确地把自己所思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也无济于事。我想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是明白的,但是,我却经常能在论坛上看到许多原创歌词都用错了字词,甚至还有错别字!可能有很多朋友觉得这是个小问题,但我觉得,即使不从文字规范化甚至是上升到文化的层面的角度来说,起码让我觉得作者对自己的作品都没有爱惜的感觉,连自己都爱惜,别人又怎么会爱惜?其实,这有时并不是一个人的水平问题,而是一个人的态度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别说做一名有名的词人,就说做一名合格的词人,就应该从正视文字开始。

二、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人都是独立的人,每个人的经历也都不一样,但我疑问的是:为什么大家写出来的关于失恋之类的词都千篇一律?其实我要说的是,这个社会不只有失恋不只有风花雪月才能写成歌词,追求理想感动社会彗星撞地球天马行空都可以成为写歌词的主题。有时,我们确实不必要非去追究什么思想性主题性,但起码也不要写成的歌词都是“憔悴”,“醉”,“滋味”等字眼吧?即使是模仿我也觉得不应该只停留在字面上的模仿。写情歌也可以有所创新,从更新鲜的角度去写,这样我觉得才会更能感动人(因为旧的套路人们感动多了,也许不会再感动了)。

三、关注人文。
这个是附加于上面这一条上的,因为个人觉得关注人文的歌词同样也可以流传很久,而且也很温暖人心。我在本论坛上加了一个“网络转帖”的版块,其实也是想让自己和大家多点接触社会信息,多点关注人文。这或许也是我个人的偏好,被称为人文歌手的李健(前水木年华成员)、朴树、郑钧、许巍的歌我都挺喜欢。还有罗大佑的许多歌曲比较不会“过时”,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喜欢他的歌,我想,这兴许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四、音乐素质。
歌词写出来,毕竟是拿来唱的,并不是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欣赏。所以,一个作词人要了解一些歌曲构造等知识,以便写出来的词适于谱曲。另外,还要有照谱填词的能力,毕竟也有很多作曲人并不擅长写词,一首好的曲也需要一首好的词来配。词人跟曲人搭档的例子已不鲜见,现在的周杰伦与方文山便是典型的一例。

暂且聊到这里,下回有时间继续聊。

2008-11-20  /  济海云帆  /    /   音乐制作   /  评论(0)  /  浏览(1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