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海云帆

一个职业媒体人的喜怒哀乐,一个词曲创作者的爱恨情仇,一个业余吉他手的酸甜苦辣,一个手机摄影师的春夏秋冬

对吉他新手的一些个人建议

[size=4]文/济海云帆@中国写歌论坛 2009.08.17

一、关于琴。对于初涉吉他的新手来说,手头上有把吉他是第一步,不管是借来的偷来的抢来的买来的,总得有把吉他吧,要不,用口技来弹?对于很多新手来说,可能玩吉他只是一时头脑发热,那么,刚开始如果能借到一把吉他来玩是最理想的。这样的好处在于如果玩不下去,把琴还了就是。如果想继续玩,那么入门后再考虑买把适合自己的吉他也不迟。如果借不到,那怎么办?那只好买咯。买的话挺推荐买吉他高手换琴后淘汰下来的琴。这样的琴手感,音准各方面多少有点保证,当然,这要看这位“吉他高手”厚不厚道。所以风险也挺大,所以……你要到琴行买把新的,那么,你最好不要一个人去买,有些琴行的老板是商人,不是吉他手,吉他好不好他不管,赚到你的钱才重要。如果你非要一个人去买,那么,只好碰运气了。至于买什么琴,看钱办事了,在只能里能说一句,不要轻易鄙视练习琴就是。

二、怎么入门。其实,初级吉他不用花钱去上课,教给你课的人估计也没上过课……我的个人建议是:死磕一首歌。前提是你要先买一本初级吉他的书,然后把六线谱,节奏等等各种基本知识预备好。然后照谱弹,开始实在不行就一个音一个音地弹,甚至是一个音弹2秒钟都无所谓,但要注意好,起码在一个小节内要把谱弹得连贯,进而几个小节,到一首歌都弹得连贯。首要的是连贯,然后再慢慢提高速度。初级吉他的书里面的歌曲都是很简单的,相信任何一个健全的人都可以拿下来。我开始的曲目为《送别》。

三、怎么过横按这一关。对很多新手来说这是一个“坎”,其实这个东西技巧也不多,总结起来也只能是“死嗑”。当然,也有点点“技巧”在里面,对于横按的食指,并不是直直地按下去,实际上是用偏向于拇指一点的那一侧横按的。刚开始学的朋友估计遇到的第一个横按是F和弦,那么你可以把琴弦调低两三个半音来练,这样弦会软很多,好按很多,按下去的信心自然就大增。先把音就练实了,然后再把这个和弦放到某一首具体的歌曲里面去练,学以致用嘛。

四、关于扫弦。新手练到一个程序,都很喜欢扫弦,因为方便嘛,有和弦图就可以达达达地扫一通了。事实上,扫弦看似简单,扫得好却没那么容易,真的以为是弹棉花啊。扫弦要讲究力度的强弱,吃弦的深度,要扫出情绪起伏的感情色彩。当然啦,扫弦对左手的换和弦的熟悉非常高,怎么做到的?只有练咯。大家可以从BEYOND的《不再犹豫》练起,这个和弦LOOP,不难,而且练会了就可以弹唱这首歌了。

五、不要轻鄙视基本节奏。比如T3231323(T指的是根音,数字是第几弦),很多吉他高手都对这个不屑,事实上,这些基本和弦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就感,学会了基本上弹唱都没问题,就是变化少了点而已。事实上很多歌出成CD后也是这样的基本节奏,好听至上,容易弹又怎么了?能真正把弹跟唱结合得好的才叫高手,即使是最简单的节奏,同样需要融入弹唱者的个人感情,同样也可以弹出不俗的效果。

六、一定要放松。音乐是很享受的事情,不管是弹分解还是扫弦,或者是SOLO,一定要放松放松再放松,放松了就自然了,自然就好听了。常常看到一些新手对于一些歌曲实际上挺熟练的,但就是放松不下来,看着他弹也别扭,听着那琴声也别扭。

七、一定要把弦调准了再弹。这个对于你的音感音准的培养很重要,况且,弦调准了弹起来自然就会好听,哪怕你是降了两三个半音调的弦。有时在街头看到“流浪歌手”,吉他没调准,唱得倒津津有味,晕死。

八、尽量跟着节拍器练习。很多新手的毛病是,没有节拍器的情况下,会不由自主地越弹越快。所以,跟着节拍器练习,对于节奏的稳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练到一段时间,可以尝试离开节拍器,用脚或身体来为自己打准节拍。

九、暂时想到这么多,有新的,再补充。[/size]

2009-8-18  /  济海云帆  /    /   音乐制作   /  评论(0)  /  浏览(2290)  /  

漫谈方言流行歌曲与方言作词1

漫谈方言流行歌曲与方言作词
文/济海云帆@中国写歌论坛

想到近些年来,粤语歌曲已渐渐没落,最近反倒想聊一聊关于方言歌曲起来。虽然作为方言歌曲,在流传方面确实是不如强势的国语歌曲,但我同样也认为,这应该不是唯一的原因,其中应该也有部分原因是其实有些方言也是没那么适合写成流行歌曲的。

其实我认识的方言并不多,不过我发现我所了解方言却恰好是离“国语”普通话都是比较远的。据我所知,北方大部分的方言其实都是北京话的一种变调,与北京话的亲缘关系也比较接近,不过因为我不懂,所以没办法也聊一聊。我只聊聊我所认识的几种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方言、以台语为代表的闽南方言(不过也着重聊聊潮汕方言)、以梅州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

那就先聊聊粤语方言吧。粤语歌曲应该可以追溯到70年代左右,以许冠杰为代表的第一代粤语创作人写的粤语歌曲。据我看过的一些资料,其实中国在上海滩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起码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比较著名的佐证就是上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的当红男歌手(名字忘了)翻唱了陈可辛的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后来,这些人从上海来到了香港继续发展,从这点上说,香港的流行乐坛才是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正宗传承。在[separator]60、70年代,香港的歌曲无非也就是两种:英文歌曲与国语歌曲。可能是为了让歌曲更加本土化,所以香港的创作人才萌发了创作粤语歌曲的念头吧。

现在回头看的话,其实许冠杰早期的歌曲特点非常口语化,而且还有点贴近粤剧。提到粤剧,其实我听过的廖廖几种地方剧种,比如粤剧、黄梅戏、京剧、潮剧这几种中,粤剧是最偏向于流行歌曲的。比如粤剧中的《分飞燕》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同样被改编成流行版本的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我就觉得还没有前者更流行音乐化。可能是基于这种天然性,许冠杰早期也是从这里面出发的,比如他的《双星情歌》等就有点粤剧的感觉。

后来的一路发展,粤语歌曲渐渐的脱离了这两个特点,而成为新语种的方言歌曲。至于在粤语歌曲发展比较成熟的80、90年代,除了粤语歌曲本身趋向于成熟外,香港经济对“先发展起来”的广东产生影响,从而又影响全国,这应该算是一种偶然吧。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实国语歌曲应该才是主流。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在以往的香港乐坛中,一首当红的歌往往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粤语,另一个是国语。这其实说明了一件事:粤语挺适合做歌词的。我个人也认为,粤语是最适合做歌词的方言。注意,这里没有“之一”,也许是我懂得方言太少了,所以才有这样的结论。

正宗的广州话或香港话都非常好听,在我的感性认识中,广州话是一种很“软”的方言,没有太多“抑场顿挫”的感觉,所以非常好听。同为粤方言的佛山以西的地方,离广州越远的粤方言就越难听,至到化州地区为“最”。也可能是广州话调都比较平,经常由国语的歌曲重新填词的版本的调都要稍低一点。

以林夕填词的粤语版《富士山下》为例,聊聊关于粤语歌词的创作。
拦路雨偏似雪花饮泣的你冻吗
这风褛我给你磨到有襟花
连调了职也不怕怎么始终牵挂
苦心选中今天想车你回家

这一段就是粤语的《富士山下》的第一段,如果用粤语按照原曲的节奏读起来,其实跟唱出来的分别不大!事实上,大量的粤语歌曲的唱与读,听起来的区别并不至于太大。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于一首粤语歌词的创作,如果把握好了其中的节奏,与歌词读起来的“顺口”,粤语歌曲写作的成功,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作曲者只要把握好其中的节奏,与某些音的变化,本身就可以创作出一首不错的粤语歌曲。但同时而言,对于作曲的制约也是有的。而对于粤语歌曲填词来说,其实就是要找到顺首旋律走的粤语词汇,才不至于让歌曲那么“拗口”,事实上,很多“粤语版”的歌曲的歌词就没能做到这一点,比如任贤齐粤语版的《温暖》,还有就是网络歌手易欣的粤语版《心碎》的某些地方,还包括许多由国语版改填词的粤语版歌曲,比如吴奇隆的一些歌曲,它们不是很动听,这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歌手的粤语不标准,还有就是歌词本身填得有问题。

从上面的的《富士山下》歌词中也可以看出,粤语歌词的创作最要避免的就是“拗口”。还有一点就是粤语歌曲并不太适用于爆发力太强的歌曲,比如像迪克牛仔一类的歌曲,改编成粤语,会“软”很多。

(待续)

2009-8-17  /  济海云帆  /    /   音乐制作   /  评论(0)  /  浏览(2495)  /  

从头输到尾

TMD,这就是中国的篮球?
快跟中国足球赶上了。
不管是谁的错,
最大的错,就是“中国篮球”。

某网友的对联可真妙:
[quote]上联:谢天谢地谢亚龙 下联:信鬼信神信兰成
横批: 不输都不行[/quote]

2009-8-17  /  济海云帆  /    /   闲扯杂谈   /  评论(0)  /  浏览(1317)  /  

被合作了。

某师:小白同学啊,听说你最近在写个关于UFO入侵地球对某国房价影响的论文啊……
某生:是啊,高老师,你也知道啊。
某师:是这样的,我手头上有些史努比唱走调,对房价影响的数据,你拿去用吧。
某生:这……我的论文都写得差不多了啊……
某师:没事,你就拿去看用不用得上,要不你把论文给我,我来给你加上。
某生:哦……

某院长:老高啊,听说你最近在给你学生做点论文啊……
某师:是啊,院长,你也知道啊。
某院长:是这样的,我最近没啥事干,打高尔夫的那帮人都“寂寞”去了,你的论文写完我来看看啊,你要知道,对UFO的了解,我可是有见地的哦……
某师:哦……

于是,这论文的作者署名上就有了三个名字……

背景:http://news.163.com/09/0810/08/5GBGVEQ00001124J.html

2009-8-10  /  济海云帆  /    /   闲扯杂谈   /  评论(0)  /  浏览(1686)  /  

很多东西,缺少“关键”

我们的公共视频可真“人性化”
关键时刻,经常是“没开”;如果是开了的,“那是坏的”;如果不是坏的,“视频没有被录下来”;如果是录下来的,“没能拍到死角”;这次,啥都拍到了,却莫明其妙的少了29秒,恰好,不前,不后,就是在“关键”上。视频可真人性化,某些机构可真得好好学学。

背景看这:http://news.163.com/09/0809/04/5G8GOINH00011229.html

2009-8-10  /  济海云帆  /    /   闲扯杂谈   /  评论(0)  /  浏览(1253)  /  

初涉电脑音乐6年

近几日重学SONAR,渐渐进入状态,故有感发一发。

03年,当我还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开始接触了电脑音乐,到现在09年,6年时间,虽然期间都是断断续续,但起码一直也没算完全丢下。其实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计算机时代,我们这些原本什么都一窍不通的人,居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盗版软件,能够玩一玩小时候想也不敢想的音乐。

03年左右,其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电脑音乐正从传统的MIDI技术向电脑采样MIDI技术转变的时候,正因为如此,对一些旧的处理方式以及新的处理方式多少算是有点了解,如果是现在才开始学的人,可能要补一补,这样会对整个MIDI技术的脉络各了解得透彻一点。

现在回头看一看,觉得那个年头算是学MIDI是非常热门的,印象中那时候的有关MIDI的论坛都非常多讨论的帖子,而不像现在,各大MIDI论坛每天新的帖子不多,如果有多的,基本上是聊天的比较多。隐隐约约中好像这是伴着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一样,这一代的人一步一步学,许多问题都不用问了,于是,可能连现在新人也都不问了,又或许现在的教程和书非常多,买一本自学都可以的了。

但也不完全如此,记得当年玩音乐确实火,那年头火起来的网络歌曲是《丁香花》。而那个年头,吉他论坛也非常多非常火,像西二、湖南吉他网、吉他扒手,等等,现在,除了一些后期才成立的一些吉他网站,只有吉他中国、刘传吉他还在继续吉他。但是,扒带的人少多了,制作吉他谱的也少多了。为什么呢?是现在的人都厉害了?自己都可以扒了?我也不知道答案。

估计我是比较固执的,现在还在用03年配的电脑,这台电脑最适合运行GTP+CEP,这两个现在的人绝不屑于用来编曲录音的软件,可偶是用得不亦乐乎,虽然这几天恶补SONAR的知识,发现这类软件的强大,但GTP的优点还是没有其他软件比得上,我就是喜欢六线谱的编辑方式,虽然钢琴窗更科学。

03年之前的MIDI技术,全是硬技术,对于一首音乐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实打实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编辑,都是通过MIDI本身的技术来制作音乐。而后来,采样技术的使用,音乐制作越来越像是对音乐素材的拼凑,不晓得这是一种进步,还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退步。很难说,就像是一些弹得一手好吉他的,就经常诧异为什么要花九牛二虎的力量用电脑做,录一录不就完了吗?这个角度上说,应该算是进步了。喜欢音乐的人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音乐上,而不是这些无谓的软件技术上。

一个高手之所以能成为高手,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有想法,而且他能利用现在的东西来表现他的想法。相较而言,想法更重要,当然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想成为MIDI高手,先成为音乐的高手,再来用这些MIDI技术来表达这些音乐的想法,这才是正道。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得出的结论。

说到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以前做的几首歌确实有一首比一首好的趋势。这主要是得益于音色盘的应用。最开始用的是软波表,后来又换成了SF2音色,再后来,就进入了成G成G的采样时代,这进步应该算是时代的,编曲的进步显然没有这么快,而且编到了《水中草》,小而优的音色盘就那些,软件的发展到瓶颈了,接下来都是成数十G数百G的时代了。我个人也同时在这时遇到了瓶颈。其实,回过头来,收集那么多音色盘完全没必要,毕竟我们并不是职业做音乐的。一个HY2可以胜任很多很多东西了。

现在,对我个人而言,基本上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时候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音乐本质上,软件,只是实现想法的工具而已。

2009-8-9  /  济海云帆  /    /   音乐制作   /  评论(0)  /  浏览(1594)  /  

快被热S了

上次看到某网友说,气温越高,人反倒越精神,思考问题越利索。同样是人,我咋就这么怕高温呢。气温越高,人就越神经,恐怕被人卖了还要帮人家把钱带回家。近35度,热啊。

最近这段时间住在城中村里,才日益想起此前住高楼大厦的好处:采光好,空气流通。起码不用像现在这样子,白天开光管,二十四小时大小风扇一起上。电费啊,电费。所以挺想要自己有个房子的。

说到买房,近几年来,房子越来越是工薪一族的梦。我所在的城市,每月到手的钱只够买普通商品房的半个平方。看来,这辈子真的是耗在这上面了。关于房子的事有太多的话要说,话到键盘上的时候,反倒不知应该说什么。只有一句话了,生活在某国,活着,真不容易。

2009-7-28  /  济海云帆  /    /   闲扯杂谈   /  评论(0)  /  浏览(1330)  /  

包小柏确定重返快女:离席门是“擦枪走火”

某网友如此评述:

[quote]网易陕西西安网友(61.185.*.*) 的原贴: 7
有一种野菜名为 壶楠苔,易于炒作,然而据医术记载,此菜煲小补,蒸亦可···[/quote]

2009-7-19  /  济海云帆  /    /   闲扯杂谈   /  评论(0)  /  浏览(1814)  /